
在我国众多老工业基地面临产业升级、动能转换的背景下,湖北松滋市以一把吉他“无中生有”,成功走出一条以特色产业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。
市委书记汪卫说,这一模式不仅为当地带来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,也为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提供参考,甚至成为鲜活的样本。
松滋市吉他产业的崛起,源于其对产业集群化、技术高端化和文旅融合化的系统性推进。通过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构建,松滋在短短数年内聚集了11家吉他制造及相关企业,形成了从音梁切割、拾音器研发到成品组装的完整产业链。龙头企业桐馨乐器2024年出口高端吉他1.2万把,年产值达1.5亿元,更吸引国际顶尖制琴师亚伯拉罕·维克特等人才落户,奠定了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。预计到2025年,该产业产值将突破8-10亿元,园区满产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,显示出强劲的经济拉动能力。
这一产业模式在就业带动和人才回流方面成效也十分显著。吉他产业预计三年内带动就业近万人,返乡务工人员平均工资较外出务工提高20%,实现了在“家门口致富”。同时,企业通过恒温恒湿生产环境、国际交流培训等技术投入,推动产品向高端化迈进,部分吉他出厂价达7万元,成功突破国产吉他长期面临的高端市场瓶颈。
松滋更以吉他产业为支点,推动城市品牌塑造与文旅深度融合。产业园已接待欧美、日韩等20国客商,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后单价提升15%,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。规划中的“吉他小镇”将集成“产、学、研、游、购、娱”功能,助力松滋打造“中国吉他之乡”,实现产业与文化的双向赋能。
作为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切面,吉他产业已成为松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。2025年上半年,松滋市GDP达266.01亿元,同比增长6.9%,并依托“三区”战略冲刺全国百强县。这一“无中生有”的产业模式,证明了传统工业地区完全可以通过聚焦特色产业、推动创新融合实现蜕变。
松滋的经验表明,老工业基地转型并非只能依赖传统路径,而是可以通过找准赛道、构建生态、开放合作,实现产业的“从零到一”和“从有到优”。这不仅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样本,也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路与活力。
(作者为湖北省学院空间艺术研究院院长、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艺术中心主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