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行动教育第9届企业家校长节的讲台上,著名经济学家朱民勾勒出AI时代企业增长的三大新动力——AI+、生产权、经营权。这些概念表面是冰冷的技术术语,内里却涌动着温暖的人文情怀与美学追求。真正的增长不仅是效率的攀升,更是人类创造力与机器智能的和谐共舞,是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的深度融合。
AI+的本质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,而是一场充满人文关怀的创造力解放运动。当AI接手重复性劳动,人类得以重返苏格拉底“认识你自己”的哲学追寻,专注于更需要想象力、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的领域。医疗AI辅助诊断不仅提升效率,更让医生有时间践行希波克拉底誓言,给予患者更多人文关怀;教育领域的个性化学习系统,实现了孔子“因材施教”的千年理想。AI+最美妙之处,在于它重新定义了工作的价值——从机械重复转向创造性表达,这正是亚里士多德所言“幸福在于充分发挥潜能”的当代实践。企业的增长之道,在于构建让人与AI优势互补的生态系统,使技术成为提升人类福祉的美学载体。
生产权的变革伴随着数据伦理的人文拷问与隐私保护的美学平衡。数据作为新时代的石油,其开采与使用必须注入康德的“人是目的而非手段”的道德律令。优秀企业正在将隐私设计转化为竞争优势,如苹果的差分隐私技术不仅保护用户数据,更成为一种品牌美学——科技应当优雅地服务于人,而非粗暴地监控人。生产权的人文内涵在于:数据收集不再是冷冰冰的掠夺,而是建立在知情同意基础上的价值交换;算法训练不再是黑箱操作,而是透明可解释的民主化过程。这种将伦理内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做法,正在创造一种新的商业美学——负责任的技术使用本身就是最美的商业实践。
经营权的重构催生了人机协同的组织美学。AI接管部分管理职能后,人类管理者得以从科层制的束缚中解放,转向更具艺术性的领导工作——构建愿景、培育文化、激发创造力。这种转变呼应了管理学家亨利·明茨伯格的理念:管理不仅是科学,更是艺术。人机协同的终极目标不是打造毫无温度的效率机器,而是创建能够激发人类潜能的美好组织。如谷歌的AI帮助团队优化配置,但人类管理者依然专注于创造让员工感到被尊重、被激发的工作环境。这种管理美学将中国传统“无为而治”的智慧与AI能力相结合,形成刚柔并济的新型治理模式。
三大动力交汇处,绽放出科技人文主义的美学光芒。AI+提供技术可能,生产权奠定伦理基础,经营权创造组织环境,三者共同指向一个目标:让技术闪耀人性的光辉。优秀的AI产品不仅是高效的,更是优雅的——无论是苹果产品中极简主义的设计美学,还是特斯拉将环保理念融入产品灵魂的价值美学,都证明技术最高境界是人文与美学的统一。
朱民提出的三大动力,本质上是一场企业哲学的变革:增长不再仅是财务数字的提升,更是人类福祉的增进;效率不再仅是成本的降低,更是美好体验的创造。AI时代最成功的企业,将是那些能够将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完美融合,用算法创造美好,用数据增进信任,用智能激发创造的组织。在这个人机共舞的新时代,真正的增长来自于我们能否让科技闪耀人性之光,让效率蕴含美学价值,让创新充满人文温度——这或许才是AI时代企业增长的终极动力。
(作者为湖北省学院空间艺术研究院院长、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艺术中心主任)